线描国画家穆永瑞的水墨探索

线描国画家穆永瑞的水墨探索

文/吴东炬

2020年2月的“元宵佳节”,因岁末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而没有了节庆的欢乐氛围,14亿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仇敌忾,抗击疫情。着名画家穆永瑞发布了的两组新创作的抗击新冠肺炎的速写组画,共10幅作品。这些速写作品写实地展示着全国各地白衣战士驰援武汉、女护士为上一线毅然剪发、致敬钟南山院士等内容。老穆又用他手中的画笔参战了!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深地牵动着穆永瑞的心。回想起2003年非典肆虐时,作为北京日报社记者的他,也曾不顾安危穿行于北京各个疫区,为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画速写,他也是当年抗击非典的战士。如今,虽然自己无力亲临一线助阵医生,但作为党员作为画家也有一份担当与责任,那就是用自己最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拿起手中的画笔,讴歌战斗在疫区前线的最美英雄们,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于是,穆永瑞铺开画纸,饱蘸着激情,勾勒着成竹在胸让他难以忘怀的一个个画面,《驰援武汉请战书》《剪断长发战疫情》《小区防控不放松》《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是为了谁》《武汉加油》等一幅幅上色速写跃然纸上,继续以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和画家的使命,记录和表现这个伟大英雄的时代……

穆永瑞,北京日报高级编辑。原北京日报美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职工书画协会第一届副会长。在长期从事报纸美术工作中,绘制了近万件的插图速写及连环画。中国画作品多次举办联展和个展。其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刘少奇纪念馆、光明日报社、张闻天纪念馆、北京美术家协会、冯梦龙纪念馆及武训纪念馆等多家单位收藏,曾获宝丰杯国画大赛一等奖、全国速写大赛优秀奖、中国新闻奖、首都新闻美术一等奖。同时出版有《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史记人物》等多种连环画和《实力派画家穆永瑞》、《穆永瑞中国画作品选》等。

1973年,他的第一幅速写作品《抓革命,促生产》在北京日报上发表了。从那时候起,他整个身心投入的速写成为时代的一种记录,首先是人的记录,多少有名有姓的人物成为他的速写对象,他实在记不清了。他在北京日报上什么都画过“无名者剪影”、“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以真诚的心画出一个个无私奉献者。朋友说他是为速写而活着的人,同仁视他为“救火者”,有时候正赶上发稿,临时碰上照片不适用而改画插图,大家首先想到他。有段时间,北京日报连续几年刊发北京市办20件实事的报道,每次都要配20幅插图,往往是上午拿来稿子,下午就要出图。他经常是一个人画多一半。加上他不是那种为完成任务而凑数的人,这时候只有自己苦自己,有多苦,他从来不说。有一年天津歌舞团进京上演大型舞乐《妈祖》,一天下班后,报社总编辑留下一张票、一句话:画一幅速写当晚发稿。直到他去了才知道演得是什么,为了画好速写,他认真的看了一场戏,边看边在速写本上不停的画着,最后将一幅满意的舞台速写送到了总编室,第二天刊登在报纸上。

他的职业使他把眼睛更多地盯住直接影响着他的现实生活。他的速写作品里有不少是体育题材的作品。说起来,他的“体育缘”还真让不少体育记者眼红呢。就说亚运会,尽管当时的记者证变成比什么都难搞到的“特权”,北京日报却想方设法专门为他搞到了一张。他知道这是对他的一种特殊信任。像从来没有让信任他的报社领导失望过一样,在整个亚运会期间,他用自己的速写笔和田径运动员比速度,和跳高运动员比高度……在记者眼里,他不但是一个有着运动员精神的速写画家,也是唯一一个靠速写笔从头至尾用线条勾勒出亚运会精采之处的画家记者。

与其他记者一个明显不同的是,他从来不靠照相机积累创作素材,他更喜欢用美术的笔触直接去感受生活并反映生活的动人之处。1996年,北京市响应中央号召组织艺术家深入大京九铁路进行创作,挤在一辆从河南潢川开到深圳的面包车上,他的眼睛睁得比谁都大,看得比谁都细。对生活的真诚和投入,使他的艺术得到丰厚的回报:除了他的大京九速写作品被首都报纸成组的集中登载外,他的13幅中国画作品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京九风情画展”,其中有的被选作外文版《北京周报》封面、《中流》杂志封底,人民日报、《美术》杂志等重要新闻媒介都刊载介绍了他的中国画作品,有的还在国际互联网上展出。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穆永瑞的速写和插图作品在首都新闻界和美术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好多喜欢画画的年轻人对他说:我是看着您的画长大的。曾有新华社参考消息、北京参考报的记者采访他,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穆永瑞用报纸插图记录北京历史》,而我就是见证者之一。1983年,我担任《北京工人》杂志主编,在创刊号上,我大量采用了在画坛上颇有影响的书画家、的作品,如请刘炳森先生为刊物题写刊名,用徐悲鸿先生的奔马作为活页插画,其中更多的是请穆永瑞等几位擅画插图的画家来为文章配画,老穆总是有求必应,按时交稿,从未耽搁。1989年我调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办报纸后,报纸要在北京日报印厂排版印刷,和老穆的联系更频繁了,特别是在我接手主编副刊后,每周一期的版面上需要大量插图、题图。总是头几天电话里跟他交待好插画要求,发稿前准会接到他的电话,趁他回长辛店宿舍的换乘机会,俩人在西郊公主坟1路汽车站交接画稿,节省了取稿的时间,手递手又省了投寄,万无一失。我们之间的友谊就是这样日益加深的。

2006年元月6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参观穆永瑞中国画展,我作诗一首,聊作对穆永瑞画艺的欣赏心得。

小寒过后第一天,

文化宫殿观画展。

观画如同观其人,

静雅简朴气非凡。

为人做事不张扬,

霞飞彩舞着报端。

识君已近三十载,

速写人生一瞬间。

最喜村姑纯真样,

东坡吟秋写诗篇;

草圣书蕉龙蛇走,

百业群星胜八仙。

有钱难买老来瘦,

灯下劝学子午前。

期愿古纸添新墨,

云游四海笔如椽。

同事们都说老穆是画速写和插图的“高手和快手”,不管时间有多紧,他总能轻松自如地完成画稿。穆永瑞超强的速写能力,得益于他少儿时对绘画的痴迷和对色彩线条的敏感。1945年,穆永瑞出生于北京门头沟,从小就显露出对绘画的艺术天赋。他早年买下的德国画家门采尔的速写和着名画家刘文西的陕北农民速写等学习美术的资料,对他美术成长之路产生巨大的影响。高中毕业后,穆永瑞的绘画特长得到了北京军区某部队工厂的认可,幸运地成为一名部队工厂的职工,后来被提拔到政治处任宣传干事。1973年,他尝试往报社投稿,把反映工厂生活的速写寄到《北京日报》,没想到很快就在报纸上刊登出来,激发了他的绘画热情。1976年,他被借调到北京日报社做插图工作,1980年被正式调入北京日报社美术部工作,直至担任北京日报社美术部主任。

穆永瑞的中国画代表作有《大山的希望》《书到用时方恨少》《八仙畅饮图》《曹雪芹与北京风筝》《伯牙摔琴》《村姑系列》等。他的中国画作品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刘少奇纪念馆、北京美术家协会等多家单位收藏。出版有《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史记人物》等多种连环画和《实力派画家穆永瑞》《穆永瑞中国画作品选》画册。他曾获宝丰杯国画大赛一等奖、全国速写大赛优秀奖、中国新闻奖、首都新闻美术一等奖等等。穆永瑞说:“这得益于多年做报纸插图工作,是多年来的新闻工作,让我的作品更接地气。”

穆永瑞的国画题材有两大类:一类是“村姑”人物画,另一类是历史人物画。他画的《村姑》,有表现农家女孩在热闹的集市上挑担卖桂花的《桂花》,表现山区快乐女娃形象的《大别山的小姑娘》,无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观者普遍的情感共鸣。他创作出的村姑系列画,是其众多国画中最成功也最为传神的作品,已成为中国画坛一个极具人性美的新人物形象。穆永瑞的历史人物系列作品,多取材于大众喜闻乐见的古代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及文学典故。他在创作历史人物画的时候,着眼点总放在怎样表现这个人物对当代人的启发教育上,努力让自己的画作散发出“正能量”的闪光点;他的画作总是源于生活,洋溢着时代气息,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图文整理:那娜

猜您喜欢
  • 舞曲信息
  • 舞曲名称线描国画家穆永瑞的水墨探索
  • 舞曲标签
  • 舞曲时长
  • 舞曲大小
  • 舞曲音质
  • 网友点赞3 次
  • 播放次数1698 次
  • 收藏次数5 次
  • 下载次数336 次
  • 下载金币0 个
  • 发布时间2020-28-10
  • 如页面长时间没有响应,请点击此处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