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头兵再出发丨广州“青托工程”为科研“后浪”助力

入选“青托”项目后,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的张小锋博士(左二)获得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右二)很多指导。

排头兵再出发

广州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

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新实践

青年科学家的科研生涯第一步最需要资源和平台支持。而目前诸多人才政策将支持对象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上,广州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简称"青托工程")却与众不同,该工程支持的是32岁以下的人才。在最近结项的2019广州“青托工程”中,入选工程的20名青年科技人才历经了两年的托举期,有11人次分别入选国家、省部、市级人才计划,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

得益于“青托工程”,一批年纪轻、资历浅、名气小却才华横溢的好苗子得以获得“雪中送炭”般的帮助,逐渐成长为一股科研“后浪”。

“青托工程”

广州市科协“青托”项目是学习借鉴中国科协实施“青托”项目的经验做法,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国家、省、市人才计划的有益补充和有机衔接。旨在对科研一线年龄在32岁以下,有潜力的拔尖“小人物”,通过提供政策、经费、师承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他们成为学术带头人、产业科技领军人才。

案例聚焦

围绕广州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人才选拔

如今青年才俊辈出,“青托工程”该如何选出前途无量的好苗子?中科院院士杨振宁曾指出,获得博士学位后的5-10年,是科研工作者的困难时期。这段时期青年科技工作者需要选择一个领域,并做出“站住脚”的工作,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挑战。

“刚毕业的博士在科研生涯的初期,没资源,没经验,没途径获得帮助。”市科协一级调研员程志鹏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研究现有政策,发现大部分政策支持的人才都为35岁以上,而这些人才要么是副教授以上职称,要么已是科研骨干,所拥有的资源已很丰厚。

相比之下,初出茅庐的博士更渴求科研的支持和帮助。“青托工程”由此将支持对象设定在32岁以下,每位支持对象都将在两年托举期里获得10万元的资助。

为了助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发展,中国科协从2015年起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并依托专业实力强大的全国学会来推荐人选。但地方科协缺乏类似资源,需另辟蹊径。

程志鹏告诉记者,“青托工程”支持对象由科协团体会员单位推荐而来,因为经费是从科协微薄的学术交流经费中挤出来的。因此,目前,支持对象的数量和范围还有限,更注重围绕广州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人才选拔。“我们注重评审专家的专业性,也会向专家传递我们的目标,就是围绕广州产业升级来选人。”程志鹏表示。

2019年4月,广州市科协正式启动“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0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界后起之秀”从80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在为期两年的托举期内,这些人才在科研能力、个人成就、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等方面都有显着提升。

“因为‘青托’,我职称晋升了,也有了自己的团队”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朝崴博士从事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他在两年的托举期内,升为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并在去年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去年12月,他以并列第一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

杨朝崴表示,“青托工程”关注的科学家更年轻,这难能可贵。因为科学家在博士毕业后,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导师带领下做研究,而要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展独立研究。

“在项目申请上,因团队不够大,基础比较薄弱,我们去和学科带头人竞争没有优势。”杨朝崴说。“‘青托工程’支撑了青年科学家自己主持的项目,也可按自己的研究方向去进一步拓展,去申请更大的项目。因为‘青托’,我职称晋升了,也有了自己的小团队。”

其实,“青托工程”带来10万元资金并不多,对青年科学家们更具价值的是“青托工程”带来的成长平台,以及从中获得科研业务的指导和科学思想的碰撞。

在青年人才申请“青托工程”的初期,市科协要求每位人才寻找一位导师。在“青托工程”实施过程中,市科协也会举办各类交流会,促成导师与青年科学家的深入交流。

来自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的张小锋博士在申请“青托”项目时,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作为导师。此后周克崧院士都参与到“青托”项目的交流活动中,给了张小锋很多指导。在这两年里,张小锋从工程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入选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并拿到了2021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有了科协的支持和导师的指导,让我的科研变得更加顺利。”张小锋说。

记者观察到,很多入选“青托工程”的青年科学家如同“上了发条”一般,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对未知展现强烈的探索欲。张小锋告诉记者,“入选‘青托’,增加了青年人对科研事业的信心,信心是比黄金还重要的。”

基层思考

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罗光华

首批20名“青托”中期检查全部优秀

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中坚力量。而我们关注的是科研一线年龄在32岁以下,有潜力的拔尖“小人物”。这些青年科学家正处在成长成才起步关键阶段,也是最难熬、最容易放弃的阶段,因为他们正在寻求创新而又尚未取得最终突破。

广州市科协“青托”项目学习借鉴中国科协实施“青托”项目的经验做法,是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一项具体举措,我们希望提供政策、经费、师承等方面的支持,指导青年人才夯实“职场入门期”、筑牢“事业定型期”、掀开“创新黄金期”。通过跟踪2019年首批遴选托举的20名青年才俊,我们发现项目完成情况好于预期,中期检查结果全部优秀。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主动与市人才办沟通协调,及时汇报“青托”的实施情况,争取将该项工作正式列入市“广聚英才”计划。同时我们会更进一步挖掘345个团体会员如科技类社会组织、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为被托举人提供按需定制的内容;并串联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科普大讲坛、国际学术会议之都和花城论坛等平台资源,为青年人才提供长链条的支持。

专家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

希望“青托”未来扩大托举范围和数量

广州市科协实施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是探索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创新性工作。该项目在培育造就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打造广州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实现创新型广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好苗子需要被及早发现,重点扶持。助力人才成长于起步阶段,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青托”充分发挥市科协对青年人才苗子的发现举荐作用,依托市科协在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全领域的学术资源,可为被托举人按需定制,自由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青托”带来的支持和帮助是全方位的,不仅是经费、政策、工作等方面的支持,还能营造更宽松的人才培养环境。

未来“青托工程”可以在三方面继续加强工作。一是发挥科协组织资源优势,指导托举对象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及时协调处理好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做好检查督导工作,努力提高“青托”的质量效果。二是继续扩大托举范围和数量,形成与广州市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规模效应。三是托举对象和所在单位以及培养导师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切实达到预期目的。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猜您喜欢
  • 舞曲信息
  • 舞曲名称排头兵再出发丨广州“青托工程”为科研“后浪”助力
  • 舞曲标签
  • 舞曲时长
  • 舞曲大小
  • 舞曲音质
  • 网友点赞3 次
  • 播放次数1698 次
  • 收藏次数5 次
  • 下载次数336 次
  • 下载金币0 个
  • 发布时间2020-28-10
  • 如页面长时间没有响应,请点击此处刷新